分割器 凸轮切割器听说过么? BT型凸轮切割器 2017年款凸轮分割器-间歇组织
数控转台 高创发布四款新品引领运动控制领域高质量发展 定海“智”造助力实体经济高水平发展 ——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一 美的工业技能旗下高创运动操控公司发布四款研制效果

两大城市密集区扛起发展“极”重任

来源:168体育    发布时间:2024-01-17 01:37:57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南部城市群发展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历时3年时间,《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两大规划终于出台。在成渝经济区的版图中,上述两大城市群是四川两大传统城市密集区,尽管辖区面积不到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一,但人口总量却占全省近五分之三,经济总量更是高达全省近八成。

      两大规划的出台将为四川和整个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新规划在破解区域一体化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上有怎样的创新?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正常采访了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社科院等有关人员,逐一解读。

      从两个城市群对比来看,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密度,成都城市群都是当仁不让的“核心”,从发展势头来看,川南城市群则是“后起之秀”。

      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两大城市群距离很近,经济之间的联系度高,两大城市群规划的出台,将实现“元老”与“新秀”同台共舞。在当前背景下,这样的格局有利于带动四川整体发展的格局。

      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成都城市群和南部城市群区位优势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一,也面临各自不同的挑战。成都城市群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产业同构较为严重、转型发展压力增大、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南部城市群存在着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稳步的增长和城市发展方式粗放、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两大规划的出台,对于城市群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

      从合作的路径来看,唐利民认为,南部城市群应首先加强与成都城市群合作,推进科技、金融、人才和信息等合作交流,增强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发挥沿江区位和港口优势,加强产业物流对接,开拓货源市场,提高服务成都城市群大重件产品转运能力,共同构建临港产业基地。

      其次,应加强与重庆城市群的合作,发展汽摩零配件、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配套加工产业,开展港口物流合作。加强与东北部城市群合作,共建内江—遂宁物流中心,建设川东北至川南输气管道。

      此外,还应加强与沿江城市,包括黔东北、黔西北以及黔中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打通连接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交通通道,扩大与南亚和东盟国家区域合作。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提升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水平。

      对于四川来说,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就是川南,要靠川南对“多式联运”的物流整合能力。成都的整车、重装等产业,就要从川南的港口通江达海。产业、交通上的互相补充,必会产生1+12的效果。

      两大城市群同处成渝经济区,但类型完全不一样。成都城市群中,成都一城独大,经济总量甚至比区域内其余所有城市的总和还大,是典型的单中心城市群。相比之下,南部城市群属于另一个极端:区域内几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几乎一致,没有绝对核心,属于典型的多中心城市群。两个类型完全不同的城市群,该如何明智的选择不同的路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戴宾表示,不同的类型必须选不一样的城市、产业甚至交通组织形式。以成都城市群为例,规划就明确,要构建以成都为中心,向外辐射,相应的交通布局、产业布局也要以放射和圈层为结构进行组织。其中,成都城市群将建成以成都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放射状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反观南部城市群,规划所提出的则是一种网格化的交通体系。

      从城市群的空间组织形式来看,两个城市群也截然不同。成都城市群明确,将强化成都发展核心,拓展成德绵眉乐、成雅遂、成资城市轴线,培育绵雅眉资遂城市环线,优化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推进形成“一核、三轴、一环”的城镇空间格局。

      南部城市群将构建“四核、五轴”城市群空间结构。其中“四核”即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五轴”即沿长江城市轴、沿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通道轴、沿厦蓉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渝、乐自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通道轴。

      戴宾认为,从更深的层次剖析,城市群早期是“他组织”的阶段,由政府主导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的互联互通;后期则进入“自组织”阶段,由市场接手,在产业重组、要素再分配等方面发挥作用,最终形成城市群成熟发展期,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从“他组织”到“自组织”的转变?唐利民介绍,本次规划编制的重点之一,是为实现成都城市群在新起点上的科学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为此,规划也做了明确的部署和有益探索,比如,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强化产业协作配套、构建统一市场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等。

      南部城市群则明确提出,要完善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城市合作联盟,建立各市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重大工作,健全部门对口联系机制,组建专项合作工作组。加强政策衔接协调。统筹协调生产力布局,编制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一体化建设方案。协调地方政策,协商制订统一、规范的投资促进政策。建立争议协调解决机制,探索建立法律保障机制。由此将“软性”的协商机制上升为“刚性”的法律保障。

      此外,规划还在全省首次提出依法依规探索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推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产业分工合作、公共服务对接。依法制定跨区域经济核算、税收分成、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源调度使用、环保容量调剂补偿、土地利用统筹等共建共享政策。

      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遂宁、眉山、雅安、资阳市以及乐山市的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国土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成渝经济区的37.9%,2013年末常住人口358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11亿元,分别占成渝经济区的38.6%、44.7%。

      规划明确,要发挥成都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和巨大潜力,立足成渝经济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辐射带动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快建成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具体内涵包括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示范区、西部内陆开放前沿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即“三区一基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城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以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先行区。成都市全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城市群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5%。

      从空间布局来看,成都城市群将逐步形成以成都为核心,拓展成德绵眉乐、成雅遂、成资城市轴线,培育绵雅眉资遂城市环线,逐步形成“一核、三轴、一环”的城镇空间格局。其中,成德绵眉乐为主轴,成雅遂和成资为次轴。

      空间布局离不开交通的支撑。铁路方面,将建成包括成兰、成西、成达、成渝、成贵、成昆、川藏等七条铁路在内的放射状的铁路骨架网,以及包括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等“两环九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规划提出,成都城市群将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培育壮大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快形成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的产业聚集区。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和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聚集区。

      规划提出,将以推进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共建产业合作平台等为重点,促进城市间产业协作配套。积极推进跨区域布局,形成优势突出、协作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推动成都、绵阳、德阳、乐山、遂宁的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笔记本电脑、信息家电、通信设备产业链;推动成都、资阳、绵阳的汽车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轿车、商务车、轻重卡车、重要零部件产业链;推动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的装备制造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发电设备、工程机械、机车车辆产业链布局;强化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合作,构建一批跨城市协作的特色食品生产链。

      南部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川南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四市全域以及乐山市犍为、沐川、井研、峨边、马边五县,国土面积4.36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1642.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845亿元,分别占四川省的20.3%、17.6%,成渝经济区的17.7%、13.6%。

      南部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试验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成渝经济区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即“两区、一基地、一门户”。

      南部城市群将构建“四核、五轴”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四核”包括:做大做强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五轴”则包括:沿长江经济带通道轴,沿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通道轴,沿厦蓉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渝、乐自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通道轴,形成连接周边区域的重要通道。

      南部城市群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城市经济。在布局上,要以长江黄金水道和主要陆路交通通道为纽带,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和临港经济。

      南部城市群将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建设统一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加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交通方面,统筹规划建设区域交通物流通道以及港口、机场、客货运枢纽站场等基础设施。联动推进航道治理。探索“一港(川南港)两区(泸州、宜宾)”发展模式,促进建设、管理和经营一体化。加快开通城际公交,推进公共交通IC卡并网。相互开放出租车运营市场。加强跨区域联网工程建设,建设区域性油气应急储备库,增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逐步统一电话区号。

      推动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必须创新机制。南部城市群将依法依规探索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推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产业分工合作、公共服务对接。依法制定跨区域经济核算、税收分成、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源调度使用、环保容量调剂补偿、土地利用统筹等共建共享政策。

      同时,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推进撤县设区、改县设市,积极推进撤乡并镇、县城城关镇改街道等工作。

      7月1日,成都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首位城市,成都必将起好引领与带头作用。引导跨区域相邻区(市)县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统筹对接。研究构建成都城市群滚装运输港,打通东向连接长三角至泛太平洋的出海大通道。

      突出项目主体地位,以重大项目推动“首位引领”不断深入。探索共建边界试验区,作为天府新区政策延伸区,推动成都及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探索扩大经济区影响的文化产品和载体,建设涵盖8市的成都城市群电视频道,搭建经济、文化、信息共享平台。

      《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遂宁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区域性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精细化工基地、现代工业物流基地、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国际知名旅游休闲目的地。7月1日,遂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入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遂宁将以交通为基础,力争2018年建成我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全域同城化一小时交通圈。”

      “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将加速资阳开放合作融入成都的进程,并促进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7月1日,资阳市发改委副主任容弟斌对本报记者表示。

      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资阳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产业榜上有名。造车产业成为资阳工业航母,西部商用车制造基地呼之欲出。此外,资阳生物医药发展势头强劲、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起步,航空航天产业面临成都新机场的重大机遇。

      为更好地融入成都经济区,今年,绵阳加快推进绵遂铁路、国道108京昆路绵阳过境段绕城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促推成绵乐客专、绵阳绕城高速公路南环线等一批项目尽快竣工投用。

      同时,绵阳抓好重点项目计划编报,积极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以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绵阳机场搬迁等重大项目储备工作,特别是抓好对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项目的储备,力争绵遂铁路尽快立项获批。

      “《规划》明确提出,启动建设绵阳—遂宁—内江—宜宾、内江—泸州城际铁路,这对内江是一大利好,有利于内江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7月1日,内江市发改委主任蒋学东告诉记者。

      就在几天前的6月27日,内江市发展改革委已与川南城际铁路公司就“川南城际铁路项目”签署协议,备受关注的川南城际铁路建设又有了新进展。

      除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内江于近期开始打造“城区旅游”,把发展旅游和文化作为服务业领域的另一重点。(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梁现瑞 陈岩 熊筱伟 郑先聪 任鸿 李果 蒋君芳 邹俊川)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历时3年时间,《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两大规划终于出台。在成渝经济区的版图中,上述两大城市群是四川两大传统城市密集区,尽管辖区面积不到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一,但人口总量却占全省近五分之三,经济总量更是高达全省近八成。

      两大规划的出台将为四川和整个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新规划在破解区域一体化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上有怎样的创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社科院等相关人士,逐一解读。

      从两个城市群对比来看,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密度,成都城市群都是当仁不让的“核心”,从发展势头来看,川南城市群则是“后起之秀”。

      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两大城市群距离很近,经济之间的联系度高,两大城市群规划的出台,将实现“元老”与“新秀”同台共舞。在当前背景下,这样的格局有利于带动四川整体发展的格局。

      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成都城市群和南部城市群区位优势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一,也面临各自不同的挑战。成都城市群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同构较为严重、转型发展压力加大、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南部城市群存在着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方式粗放、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两大规划的出台,对于城市群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从合作的路径来看,唐利民认为,南部城市群应首先加强与成都城市群合作,推进科技、金融、人才和信息等合作交流,增强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发挥沿江区位和港口优势,加强产业物流对接,开拓货源市场,提高服务成都城市群大重件产品转运能力,共同构建临港产业基地。

      其次,应加强与重庆城市群的合作,发展汽摩零配件、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配套加工产业,开展港口物流合作。加强与东北部城市群合作,共建内江—遂宁物流中心,建设川东北至川南输气管道。

      此外,还应该加强与沿江城市,包括黔东北、黔西北以及黔中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打通连接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交通通道,扩大与南亚和东盟国家区域合作。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提升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水平。

      对于四川来说,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就是川南,要靠川南对“多式联运”的物流整合能力。成都的整车、重装等产业,就要从川南的港口通江达海。产业、交通上的互相补充,必会产生1+12的效果。

      两大城市群同处成渝经济区,但类型完全不一样。成都城市群中,成都一城独大,经济总量甚至比区域内其余所有城市的总和还大,是典型的单中心城市群。相比之下,南部城市群属于另一个极端:区域内几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几乎一致,没有绝对核心,属于典型的多中心城市群。两个类型完全不同的城市群,该如何选择不同的路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戴宾表示,不同的类型一定要选择不同的城市、产业甚至交通组织形式。以成都城市群为例,规划就明确,要构建以成都为中心,向外辐射,相应的交通布局、产业布局也要以放射和圈层为结构进行组织。其中,成都城市群将建成以成都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放射状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反观南部城市群,规划所提出的则是一种网格化的交通体系。

      从城市群的空间组织形式来看,两个城市群也截然不同。成都城市群明确,将强化成都发展核心,拓展成德绵眉乐、成雅遂、成资城市轴线,培育绵雅眉资遂城市环线,优化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推进形成“一核、三轴、一环”的城镇空间格局。

      南部城市群将构建“四核、五轴”城市群空间结构。其中“四核”即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五轴”即沿长江城市轴、沿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通道轴、沿厦蓉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渝、乐自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通道轴。

      戴宾认为,从更深的层次剖析,城市群早期是“他组织”的阶段,由政府主导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的互联互通;后期则进入“自组织”阶段,由市场接手,在产业重组、要素再分配等方面发挥作用,最终形成城市群成熟发展期,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从“他组织”到“自组织”的转变?唐利民介绍,本次规划编制的重点之一,是为实现成都城市群在新起点上的科学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为此,规划也做了明确的部署和有益探索,比如,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强化产业协作配套、构建统一市场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等。

      南部城市群则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完善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城市合作联盟,建立各市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重大工作,健全部门对口联系机制,组建专项合作工作组。加强政策衔接协调。统筹协调生产力布局,编制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一体化建设方案。协调地方政策,协商制订统一、规范的投资促进政策。建立争议协调解决机制,探索建立法律保障机制。由此将“软性”的协商机制上升为“刚性”的法律保障。

      此外,规划还在全省首次提出依法依规探索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推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产业分工合作、公共服务对接。依法制定跨区域经济核算、税收分成、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源调度使用、环保容量调剂补偿、土地利用统筹等共建共享政策。

      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遂宁、眉山、雅安、资阳市以及乐山市的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国土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成渝经济区的37.9%,2013年末非流动人口358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11亿元,分别占成渝经济区的38.6%、44.7%。

      规划明确,要发挥成都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和巨大潜力,立足成渝经济区,辐射西部、对全国、融入世界,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辐射带动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快建成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具体内涵包括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示范区、西部内陆开放前沿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即“三区一基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城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以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先行区。成都市全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城市群同城化水平逐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5%。

      从空间布局来看,成都城市群将逐步形成以成都为核心,拓展成德绵眉乐、成雅遂、成资城市轴线,培育绵雅眉资遂城市环线,逐步形成“一核、三轴、一环”的城镇空间格局。其中,成德绵眉乐为主轴,成雅遂和成资为次轴。

      空间布局离不开交通的支撑。铁路方面,将建成包括成兰、成西、成达、成渝、成贵、成昆、川藏等七条铁路在内的放射状的铁路骨架网,以及包括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等“两环九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规划提出,成都城市群将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培育壮大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快形成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的产业聚集区。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和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聚集区。

      规划提出,将以推进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共建产业合作平台等为重点,促进城市间产业协作配套。积极地推进跨区域布局,形成优势突出、协作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推动成都、绵阳、德阳、乐山、遂宁的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笔记本电脑、信息家电、通信设施产业链;推动成都、资阳、绵阳的汽车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轿车、商务车、轻重卡车、重要零部件产业链;推动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的装备制造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发电设备、工程机械、机车车辆产业链布局;强化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合作,构建一批跨城市协作的特色食品生产链。

      南部城市群规划范围有川南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四市全域以及乐山市犍为、沐川、井研、峨边、马边五县,国土面积4.36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非流动人口1642.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845亿元,分别占四川省的20.3%、17.6%,成渝经济区的17.7%、13.6%。

      南部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试验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成渝经济区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即“两区、一基地、一门户”。

      南部城市群将构建“四核、五轴”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四核”包括:做大做强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五轴”则包括:沿长江经济带通道轴,沿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通道轴,沿厦蓉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渝、乐自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通道轴,形成连接周边区域的重要通道。

      南部城市群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城市经济。在布局上,要以长江黄金水道和主要陆路交通通道为纽带,全力发展通道经济和临港经济。

      南部城市群将加强基础设施相互连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建设统一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加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交通方面,统筹规划建设区域交通物流通道以及港口、机场、客货运枢纽站场等基础设施。联动推进航道治理。探索“一港(川南港)两区(泸州、宜宾)”发展模式,促进建设、管理和经营一体化。加快开通城际公交,推进公共交通IC卡并网。相互开放出租车运营市场。加强跨区域联网工程建设,建设区域性油气应急储备库,增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逐步统一电话区号。

      推动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必须创新机制。南部城市群将依法依规探索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推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产业分工合作、公共服务对接。依法制定跨区域经济核算、税收分成、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源调度使用、环保容量调剂补偿、土地利用统筹等共建共享政策。

      同时,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推进撤县设区、改县设市,积极地推进撤乡并镇、县城城关镇改街道等工作。

      7月1日,成都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作为首位城市,成都必将起好引领与带头作用。引导跨区域相邻区(市)县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统筹对接。研究构建成都城市群滚装运输港,打通东向连接长三角至泛太平洋的出海大通道。

      突出项目主体地位,以重点项目推动“首位引领”不断深入。探索共建边界试验区,作为天府新区政策延伸区,推动成都及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探索扩大经济区影响的文化产品和载体,建设涵盖8市的成都城市群电视频道,搭建经济、文化、信息共享平台。

      《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遂宁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区域性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精细化工基地、现代工业物流基地、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国际知名旅游休闲目的地。7月1日,遂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融入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遂宁将以交通为基础,力争2018年建成我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全域同城化一小时交通圈。”

      “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将加速资阳开放合作融入成都的进程,并促进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7月1日,资阳市发改委副主任容弟斌对本报记者表示。

      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资阳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产业榜上有名。造车产业成为资阳工业航母,西部商用车制造基地呼之欲出。此外,资阳生物医药发展势头强劲、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起步,航空航天产业面临成都新机场的重大机遇。

      为更好地融入成都经济区,今年,绵阳快速推进绵遂铁路、国道108京昆路绵阳过境段绕城一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促推成绵乐客专、绵阳绕城高速公路南环线等一批项目尽快竣工投用。

      同时,绵阳抓好重点项目计划编报,积极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以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绵阳机场搬迁等重点项目储备工作,特别是抓好对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项目的储备,力争绵遂铁路尽快立项获批。

      “《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启动建设绵阳—遂宁—内江—宜宾、内江—泸州城际铁路,这对内江是一大利好,有利于内江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7月1日,内江市发改委主任蒋学东告诉记者。

      就在几天前的6月27日,内江市发展改革委已与川南城际铁路公司就“川南城际铁路项目”签署协议,非常关注的川南城际铁路建设又有了新进展。

      除了全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内江于近期开始打造“城区旅游”,把发展旅游和文化作为服务业领域的另一重点。(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梁现瑞 陈岩 熊筱伟 郑先聪 任鸿 李果 蒋君芳 邹俊川)